在英國工作快要半年,一切都比原本預期的順利許多。這篇紀錄一些我在英國找工作的歷程也給有意願試試的人參考,之後有空會再寫些工作的經驗。
首先關於工作簽證,我拿的是英國打工度假簽證,也就是 Tier 5 簽證,他給你的是兩年時間在英國工作與初期在英國的健保(NHS)。要申請這簽證聽說不太容易,你要寫個簡單的文件說明你為何想去英國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核過之後還要進行抽籤!有網友說他抽了五次都抽不到,不過我運氣好倒是第一次申請就順利過了。
確認簽證沒問題後就是一連串的找工作前置作業,首先重新整理了 CV 與更新 LinkedIn,並且在英國各大人力平台(Monster, Indeed, Reed, Technojobs)註冊與登錄履歷。在英國找工作比較特別的是幾乎所有在人力平台上的職缺都是由仲介公司刊登的,Indeed 是少數幾個例外,並且 Indeed 也是我最後找到工作的平台,後面會再說明。
在英國找工作是個蠻特別的經驗,在我登錄履歷之初時人還在台灣,那大概有幾個禮拜的時間幾乎沒什麼工作機會主動來接觸的消息,只有信箱裡很多自動配對而幾乎被視為 spam 而懶得開的信件。後來到英國有電話登錄進去後,就漸漸開始每天有電話進來了。這部份我是覺得跟台灣稍微不同,之前我找工作時幾乎用 email 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在這好像是他們看你沒留電話號碼就不理你一樣。此外,英國人特愛用語音信箱,我不知道理由為何,每天很多通仲介的語音要整理,但這真的很容易把我搞毛,因為我實在很難輕易就整理出來詳細資訊,常常要儲存重聽來整理資訊,實在效率不太好。小結:有個英國號碼會讓你機會增加很多。
題外說一下,這電話是有規律的,通常禮拜一幾乎沒電話,禮拜二常常是高峰期,機乎會接到不要不要的讓他直接進語音,到了禮拜五下午又會沒電話。這模式應該也蠻好了解,所以就不多解釋了。
英國的 IT recruiter 說實在我覺得跟台灣差沒多少,有種是一天到晚幫我找 JAVA 工作的兩光獵人(我 CV 上有寫到的是 JavaScript);有種是啥都不管,就幫你照程式語言媒合,亂槍打鳥的感覺;最後一種應該是真的有在科技業耕耘,他會知道業界在用的 stack,然後聽完我做過的專案介紹也能有些回應的。遇到第一種時通常就是直接謝謝再聯絡;第二種會稍微聊一下背景跟經驗;而第三種就會努力的表達自己,常常一通電話下來真的講到會累。
但如前所說,我後來的工作是在 indeed 上找到的,跟仲介或獵人完全無關。主要是我老闆自己在 indeed 上刊登,從頭到尾也都是直接與現在的公司聯絡。recruiter 對我幫助不大的原因我自己檢討大概有兩大問題,第一主要是我英文不好,講技術面或專業領域沒啥問題,但是跳脫回日常溝通就會有點卡,而且剛來時實在很不習慣這裡的口音與一些英式俚語。也因為聽力太弱,因此偶爾會變背景模式而要人家再說一遍。第二就是這裡(我主要找Birmingham 周遭地區,非倫敦)的 IT recruiter 對 T5 簽證似乎很大部分不是很暸解,通常我還要跟他們解釋 T5 簽證的限制等等,而不夠暸解想必容易造成過度的擔憂與不確定性,有時候說完我拿 T5 之後就會被推拖拉,但其實 T5 跟 T2 基本上只有年限跟無法從事專業運動員等一些些差別而已。
我這次找工作算蠻幸運,第一間面試的公司就錄取了,並且也是我之後任職的公司。主管是個還算年輕的 tech guy,重點是人很好且技術底不錯。而由於是個跨國團隊,所以同事分布在世界各地。
回頭來說說我的 CV,在找工作之前看了很多文章知道英國除了 CV 外還要另外寫 cover letter,但實際上我並不覺得這額外的 cover letter 是必須的,我後來跟本也沒放 cover。主要是我認為以軟體工程師而言,文字都是可以美化的,還不如在 CV 最顯眼的位置放 GitHub 跟技術部落格連結直接讓主管知道你的實力與經驗比較重要。
至於面試的過程我是認為跟台灣大同小異,不外乎就是出作業、當場上機考或一般談話型。服裝方面,我當初是想說英國人可能很紳士或拘謹,所以那時我是穿西裝,但後來發現似乎也不一定必要。他們有所謂的 dress smart,我想這應該就差不多了,主要就是讓你自己看起來像個聰明人,別穿得太休閒放鬆就行。
總結在這裡找工作的經驗,我想一般不要太墮落的台灣工程師如果英文程度中等以上,那在這邊想卡個缺應該不難,機會真的很多。想輸出程式而不是蠻力並且想體驗海外生活的話,趁年輕申請個 T5 並且給自己兩年來英國當工程師應該會是很不錯的經驗。